高精度跨孔层析成像手艺在大坝注浆实时监测中的应用
跨孔层析成像要领与原理
地动层析成像应用于最少两个孔之间。在其中一个钻孔中以一定的点距(视勘探所需区分的目的体的巨细而定)逐点引发地动波,而在另一个钻孔中以相同的点距用传感器逐点(或各点同时)吸收统一震源点引发的地动波信号,并用仪器将地动波形信号纪录下来,从而组成跨孔地动 CT 成像引发、吸收视察系统。
跨孔层析成像系统
跨孔地动层析成像能够提供高空间区分率的P波和S波地动波速图像,主要用来描绘地质结构,其用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:
探测地下岩溶、古洞、朴陋、埋设物、矿区采空区;查明地下结构;渗透带、水流通道和方位,圈定破碎带位置和规模;修建物地基、铁路公路路基等不良地质体监测、水电站、核电站选址勘查;桩基质量检测、库坝灌浆幄幕和高喷防渗板墙质量检测,水库、坝基检漏等
地下破碎带探测 喀斯特岩溶探测
一样平常的,跨孔层析成像要领主要用于静态探测,或者工程前后的比照监测,但该要领在园地条件允许的情形下,是可以在坚持较高精度的条件下,以较快的速率举行短时间距离的快速时空断面一连丈量的。
以下面的案例来做说明
案例配景
某水电站位于四川省理县境内,枢纽工程主要由砾石土心墙堆石坝、左岸旋流竖井泄洪洞及放朴陋、右岸18.7公里长引水隧洞及地下厂房等组成。2008年“5.12”汶川地动后,大坝河床廊道底部泛起裂痕,两岸沉降缝爆发变形并有局部渗水征象。自2012年9月最先水库第二阶段蓄水以来,大坝变形和渗漏量等显着偏大,坝基廊道已泛起偏转和压剪破损且裂痕、渗水量仍在一连增大。
经由对大坝综合勘探,对大坝坝体和坝基检测剖析,起源诊断为心墙局部保存渗漏通道,坝基灌浆廊道混凝土与防渗墙接触部位保存渗漏通道,廊道基础笼罩层及周边高塑性接触黏土局部保存空腔。经由多次专家咨询谈判,确定了在大坝心墙内新建防渗墙,并与原坝基防渗墙通过搭接灌浆的方法形成防渗系统的治理计划。
计划设计:
凭证前期物探勘探效果,以为坝体保存大宗不密实区域,需要周全灌浆加固,凯发k8测试园地选定在左岸,妄想分两个区块举行,每个区块打3个25m孔,勾三股四玄五的直角三角形排列,其中直角极点为注浆孔,斜边端点为测试孔,测试要领为跨孔地动层析成像和孔中雷达交替举行,注浆前和注浆后后各丈量一次,注浆历程中每完成3m深度的注浆,中止注浆,各交替丈量一次。
演示历程:
因测试园地限制,我们只举行了一对孔的丈量,震源孔测深为-25.5m,吸收孔深度为-24m,共完成9组丈量。
其中,注浆前和注浆后为细腻丈量,每次丈量两遍,第一次吸收孔中水听器链放至孔底即-24m处,震源孔中SBS42探头从-25.5m深度每次上提0.5m至提出水面,第二次与第一次相似,但水听器链较第一次上提0.5m,这样就包管了吸收端和发射端均为0.5m区分率。
注浆历程中为监测丈量,每完成3m注浆后中止注浆,此时举行跨孔层析成像的丈量。吸收孔的BHC5水听器链为24道1m距离,笼罩深度为-24m至-1m,在注浆前后的丈量中,各丈量两组,震源引发序列稳固,水听器链第二次上提0.5m,使吸收端和引发短的笼罩步长均为0.5m,在注浆历程中,每次丈量一组,水听器链不动。
注浆前丈量排列 注浆后丈量排列 注浆中丈量排列(5次丈量)
数据处置惩罚与效果剖析
跨孔地动层析数据流程如下图所示,本次数据处置惩罚中,所有剖面的界线条件均相同,成图规格和显示品级均统一。
本次测试所获得7幅波速剖面如下所示,依次举行剖析:
说明:所有波速剖面呈不规则四边形,左侧为吸收测,右侧为引发侧,两侧有用规模取决于吸收有用波形的深度与震源最大提升高度。
注浆前该波速剖面整体呈X状漫衍,左侧(吸收测)-19m至-22.5m处和右侧(引发侧)-10m至-17m保存大规模低速团块,焦点区波速规模在900m/s左右,其面积约占整个剖面的三分之一,左上角和右下角保存高速区,焦点区波速规模在1700-1800m/s左右,其余区域为低速区和高速区的过渡区。
剖析:上述征象可能的缘故原由如下:1. 相关位置确实保存朴陋或不密实区;2. 套管与孔壁接触不密实;3. 两者皆有。
注浆历程中共完成4次丈量,随着注浆事情的举行,原有波速剖面低速区规模,由左向右逐渐缩小,波速提升, 原有低速区由左向右逐渐消逝。
剖析:浆液在左侧注入,由左向右逐渐渗透,渗入区域密度增大,波速上升,尚未渗入的不密实区规模减小,随着时间推移,已经注浆的区域浆液凝固,波速上升。
注浆后12小时,此时速率剖面整体形态与注浆前相似,呈X状漫衍,但左侧低速区靠近消逝,右侧低速区焦点波速升高至1100m/s左右,原有高速区形态基本没变,但焦点波速降低至1500m/s左右。
剖析:左侧浆液沉淀并凝固,右侧浆液可能有部分流失,在一定水平上也起到了填充作用,但效果不如左侧部分。
总结与展望
1. 本次测试突破了0.5m步长跨孔层析成像的施工和数据处置惩罚要领,掌握了准实时监测灌浆的理论和计划设计。
2. 通过对注浆前后反演速率剖面的剖析,注浆前视察区保存两块低速区,注浆后低速区面积大大减小,波速升高;
3. 通过对注浆历程中反演速率剖面的剖析,可清晰地视察到注浆的历程,流向,效果等表征,可较好的掌握注浆进度;
4. 跨孔地动层析成像手艺一样平常用于静态检测,本次实验证实该手段在外界条件的辅助下,确实可以抵达动态监测的效果,若是能够普遍的总结履历和纪律,可开创一种全新的注浆实时监测要领。
使用装备:
本案例中所使用的装备为德国Geotomographie出品的IPG跨孔层析成像系统,主要由IPG5000震源供能器,SBS42孔中P波震源及BHC5水听器链组成,该系统在400m以浅规模的充水孔内实现高精度跨孔层析成像探测。
其中,IPG5000脉冲爆发器和SBS42孔中P波震源组成的震源系统,具有1.快速丈量(每分钟10次以上);2.信号稳固性(重复性);3.清静性好;4.可操作深度较大(400m)等特点。而BHC5水听器链,具有精度高,频带宽,可订制参数,内置合成信号测试等特点,近年来在海内有较好的接受度。